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祁连高压变质带流体活动和构造演化
引用本文:刘斌,沈昆.北祁连高压变质带流体活动和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2002,76(4).
作者姓名:刘斌  沈昆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上海,200092,济南,250013
摘    要:北祁连高压变质带经历了多期变质- 变形作用,至少可以划分出4个变质- 变形阶段。在 678.95 Ma形成榴辉岩时,由于温压较高,气-液流体大量逸出,而硅酸盐熔体不断出现。后期少量CO_2、H_2O等沿着构造产生的裂隙渗透注入。古板块俯冲至抬升过程,不同地段发生碰撞而产生蓝闪片岩(447~362 Ma)时,也主要发生脱挥发组分反应。在古板块抬升回返时期(400~380 Ma),由于地体的隆起引起内部裂隙空间的增加,有易于流体渗透聚集,参与了矿物“添流体”的退变质作用,从而发生以水化为主的反应,作为流体参与的矿物合成反应均与CaCl_2-NaCl-H_2O组成有关。在后来逆冲构造下(<380 Ma),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