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的中缅印度洋通道瑞丽与孟定清水河对比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如英 牛福长 胡志丁 赵正贤 |
| |
作者单位: | 1.中共临沧市委党校,云南 临沧 677000;2.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3.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地缘环境解析的理论与方法跨学科研究”(20&ZD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元地缘体双层博弈下东北亚地缘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42371230);北师大博士生学科交叉基金项目“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与缅甸地缘环境变化研究”(Grant BNUXKJC2204); |
| |
摘 要: | 瑞丽出境的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简称“人字形”走廊)与孟定清水河出境的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简称“新通道”)建设与发展上的极大反差引起学界广泛关注。鉴于此,搭建SWOT的国际通道分析理论与框架,对“人字形”走廊与新通道的差异部分(即瑞丽—腊戌与孟定清水河—腊戌)进行SWOT要素阐述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以揭示二者的比较优势与不同时期侧重选择的地理逻辑。研究表明:1)不同时空序列下中缅印度洋通道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别。历史域上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明显的“地理决定论意味”,以地形、高程、河流、地质等为代表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征深刻影响着早期的中缅通道建设;现实域层面的关键影响因素多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和科技进步是否促生通道建设“时空压缩”,即主观能动性和科技进步等能否缩短通道的建设里程和关键路段建设工期、是否能提升与城市群关联度和完善运输网络体系等;未来域的关键影响因素则是关注通道的“成长”、国家话语支持和战略定位以及服务国家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最直接的便是国家对通道的定位、赋能及话语政策支持等。2)瑞丽与孟定清水河作为中缅印度洋通道的中方出境口岸,其选址在不同时期侧重不同地理考量,受到各自S、W、O、T主导要素的裹挟影响与约束。瑞丽(“人字形”走廊)为抗争战略调整型,孟定清水河(新通道)为抗争战略进取型。3)总体上孟定清水河至腊戌一线(新通道)相较瑞丽至腊戌一线(“人字形”走廊)的优势和潜力较为明显,阻碍和困难相对较小,佐证了“优势在孟”的新通道方案。“人字形”走廊与新通道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特征,传递出双“Y”轴通道设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
关 键 词: | 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 SWOT分析 地理过程 孟定清水河 瑞丽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