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府构造带北部南莫溪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吴松洋, 聂飞, 刘书生, 谢恩顺, 冷秋锋, 李雁龙, 吴振波, 张红, 2022. 黎府构造带北部南莫溪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科学, 47(8): 2871-2888. doi: 10.3799/dqkx.2021.092 |
| |
作者姓名: | 吴松洋 聂飞 刘书生 谢恩顺 冷秋锋 李雁龙 吴振波 张红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81;;2.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 610036;;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攀西地质队, 四川西昌 6150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444 |
| |
摘 要: |  东南亚特提斯构造格架复杂,特别是印支板块西缘琅勃拉邦-黎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区域构造线连接更是争议不断. 通过老挝西北部填图工作,首次在黎府构造带北部南莫溪地区发现保存完整的蛇绿混杂岩,为探讨黎府构造带的属性以及区域古地理格局,选取了蛇绿混杂岩中的含放射虫硅质岩、辉长岩以及洋岛海山中的礁灰岩,开展了岩相学、古生物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该蛇绿混杂岩出露端元包括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蛇绿岩套层序特征完整;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50.4±3.3 Ma,成岩为早石炭世;洋岛海山中珊瑚种属为Thamnopora sp. 和Paracravenia sp.,所属时代为中二叠世;硅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指示其为生物成因,沉积环境为洋盆或开阔的盆地环境,放射虫共鉴定出9属30种,所属时代为中泥盆世-早石炭世. 综合本次研究,反映出南莫溪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洋盆具有长期的演化历史,从晚泥盆世开始,一直持续到中二叠世还未结束,演化时间至少超过135 Ma,指示了该蛇绿混杂岩代表残留的古特提斯洋盆,而非弧后盆地. 认为黎府构造带向北应与琅勃拉邦构造带相连,且该区域从晚泥盆世开始一直存在古特提斯洋.

|
关 键 词: | 蛇绿混杂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古生物学 古特提斯洋 黎府构造带 |
收稿时间: | 2021-05-3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