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中和及气候适应性原则的被动式建筑应用潜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
| |
作者姓名: | 赵俊刚 董鑫 尹名强 何宝杰 |
| |
作者单位: | 1.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41002.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气候韧性与低碳城市研究中心, 重庆 4000453.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54.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江苏溧阳 2133005.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41 |
| |
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21CDJQY-004);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ZA01);重庆社会科学院碳中和青年创新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108011);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2年度课题(2022GZQN14) |
| |
摘 要: | 气候变化及其广泛影响推动世界各国实施碳中和战略。本文从碳中和建筑理论体系入手,提出碳中和与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强调对被动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效益(运行碳)和实施成本(隐含碳)平衡的动态考量,并且根据场域气候和城市形态特点,关注被动式建筑对场域风、热、光等物理环境特征的适应与反馈。进一步从场域与气候、建筑类型、围护结构、通风、采光、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技术方面,识别重庆市被动式建筑的碳源/汇情景,探讨重庆市“湿热、湿冷、弱风”气候特征下,应用被动式策略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潜力,借此推动重庆市净零碳城市建设。
|
关 键 词: | 被动式建筑 碳中和 全生命周期 城市气候 城市形态 |
收稿时间: | 2022-05-06 |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与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与环境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