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由诸城-宜川人工地震剖面反演结果看太行山两侧岩石圈结构的差异
作者姓名:李松林  赖晓玲  刘宝峰  王志铄  何加勇  孙译
作者单位:[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2 [2]河南省地震局,郑州450006 [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批准号:90814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974053)资助金振民院士、赵大鹏教授对本项研究给予了热情指导;野外观测资料是一百多名野外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结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领导对本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两位审稿人对文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摘    要:利用诸城-宜川人工地震折射/宽角反射剖面的资料,得到了华北克拉通南部岩石圈二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太行山东西两侧岩石圈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东侧较薄,为70~80km;西侧较厚,为85~120km.在太行山重力梯度带附近,岩石圈厚度出现了约30km的突变.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介质的P波速度值东侧较低,西侧较高.东侧的中下地壳内存在不同尺度的低速体,西侧则尚未发现.这些差异表明,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也是一条岩石圈厚度突变带和岩石成分分隔带.根据Pm波的波形特点,推测东部地区的莫霍面不再是一个尖锐的间断面,而是一个复杂的过渡带.初步分析认为,上地幔物质的热机械-化学侵蚀作用是引起太行山东侧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的主要机制,太平洋板块俯冲是改变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性质的重要动力学因素.

关 键 词:华北克拉通  克拉通破坏  人工地震剖面  太行山重力梯度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