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7~1.6ka BP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尾闾绿洲的变迁
引用本文:张峰,王涛,海米提·依米提,师庆东,阮秋荣,孙志群,李芳.2.7~1.6ka BP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尾闾绿洲的变迁[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0):1495-1504.
作者姓名:张峰  王涛  海米提·依米提  师庆东  阮秋荣  孙志群  李芳
作者单位:[1]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 [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3]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4213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01188,40971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0211A12)、新疆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BS060112)和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批准号:XJDX0206-2007-08)资助 致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周兴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小平研究员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伊弟利斯啊不都热苏勒研究员给予热忱指导,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钟巍教授给予建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2288物探队和于田县文体局吴安臣在野外提供协助,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王庆峰硕士和艾合买提江硕士参加野外工作,审稿专家提供了宝贵的修改建议,特表感谢.
摘    要: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现代绿洲尾闾达理雅博依以西的古河道,对圆沙古城遗址(38°52′N,81°35′E)所在的干三角洲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陶石器残片、砍剁木及铜器小件等古人类活动遗迹点百余处,采集到能够反映古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变迁的14C年龄样品14个及沉积物光释光(OSL)年龄样品5个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圆沙古城及其周围的绿洲至少约2.6kaBP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16~475年)就已存在;约2.2kaBP,流经古城遗址的古河道曾发生断流,绿洲主体随克里雅河东迁至喀拉墩一带,成为史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塔里木丝路南道古国扜弥重要领地;约1.9kaBP,克里雅河曾再次在圆沙古城一带发育绿洲,该绿洲属东汉(公元24~220年)扜弥国,约至1.6kaBP与精绝和楼兰等塔里木盆地古绿洲同期废弃.圆沙等古绿洲的发育演变暗示,塔里木盆地铁器时代文明的开始可能与我国西部的2.8kaBP冰进事件有关,而其约1.6kaBP的消亡则与塔里木盆地精绝和楼兰等古绿洲的衰退可能有相似的原因.应用地貌学和考古学对圆沙干三角洲的年代学分析,为汉代及之前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提供了证据.

关 键 词:塔克拉玛干  克里雅河  尾闾  绿洲  圆沙古城  环境变迁  14C测年  光释光测年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