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早二叠世-中三叠世四川盆地热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
引用本文:何丽娟,许鹤华,汪集旸.早二叠世-中三叠世四川盆地热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2):1884-1891.
作者姓名:何丽娟  许鹤华  汪集旸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边缘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前瞻性研究项目(编号:YPH08101)资助
摘    要: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早二叠世-中三叠世是盆地发育及热演化的重要时期,其间经历了区域岩石圈拉张和峨眉山玄武岩活动两个重要构造热事件.本文采用地球动力学模型,分别模拟研究了区域岩石圈拉张和峨眉山玄武岩对盆地热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岩石圈在拉张作用下温度场基本上处于增温状态,盆地基底热流也随时间整体呈增加趋势.但由于拉张系数较小,岩石圈的减薄量有限,受到的热扰动也不大.岩石圈拉张造成盆地基底热流升高约20%,最大基底古热流出现在早三叠世,约60~62mWm-2.地幔柱模型显示,地幔柱活动对岩石圈热状态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头上方(内带),而四川盆地所处的外带及以外地区受到的影响很小.部分喷发到盆地地表的岩浆对盆地烃源岩热演化会有剧烈的影响,但影响时间和范围均有限.因此,早二叠世-中三叠世四川盆地热演化主要受区域岩石圈拉张控制,并在川西南局部地区又叠加了峨眉山玄武岩的热效应.

关 键 词:构造-热演化  数值模拟  岩石圈拉张  峨眉山玄武岩  四川盆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