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佛寺、金佛寺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孙宝璐 钱青 张建新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 10010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058、41630207)、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157)和中国科学院重大战略先导专项(XDB03010201)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走廊过渡带大佛寺花岗岩为弱过铝质(A/CNK=1.03~1.06),SiO_2(76.7%~78.9%)、全碱(Na2O+K2O=7.7%~8.3%)、Rb(303×10~(-6)~383×10~(-6))、Nb(32×10~(-6)~42×10~(-6))、重稀土(Yb~8×10~(-6))含量以及和FeOT/MgO(6.3~7.6)、Ga/Al(3×10-4)、Rb/Ba(3.0~6.2)比值较高,MgO(~0.1%)、CaO(0.5%~0.6%)含量较低,Ba、Sr、Eu、Ti强烈亏损,属A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为泥质岩。大佛寺花岗岩中锆石δ18O和εHf(t)值分别为7.8‰~8.6‰(平均8.24±0.13‰)和-4.8~-2.0,Hf同位素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1540~1717Ma,岩浆温度达到~820℃以上。北祁连造山带北缘金佛寺花岗岩为过铝质(A/CNK=1.0~1.1),SiO_2(65.5%~75.0%)、MgO(0.6%~2.2%)、Fe2O3(1.9%~5.2%)、TiO_2(0.3%~0.8%)含量变化较大,其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与北祁连造山带的柴达诺花岗岩相似,源岩可能包括杂砂岩和角闪岩。金佛寺花岗岩的锆石δ18O为7.4%~9.7‰(平均8.03±0.36‰),εHf(t)在-0.5~+1.9之间,Hf同位素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289~1439Ma,岩浆温度达到800~900℃。走廊过渡带大佛寺花岗岩、北祁连造山带北缘金佛寺花岗岩的锆石U-Pb SIMS年龄分别为426.1±2.8Ma、424.0±1.6Ma,不同构造单元发育同时期岩浆活动以及A型花岗岩的出现,表明在~425Ma北祁连洋盆已经闭合,北祁连造山带及邻区进入到后碰撞拉伸阶段。
|
关 键 词: | 北祁连造山带 走廊过渡带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
收稿时间: | 2017-03-06 |
修稿时间: | 2017-06-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