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现今地温场与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
| |
引用本文: | 龙祖烈 黄玉平 朱俊章 胡杰 石创. 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现今地温场与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J]. 地质科学, 2020, 55(4): 1266-1276. doi: 10.12017/dzkx.2020.075 |
| |
作者姓名: | 龙祖烈 黄玉平 朱俊章 胡杰 石创 |
| |
作者单位: |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古温压演化与油气生排聚过程”(编号:2016ZX05026-003-006)资助; |
| |
摘 要: |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 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
关 键 词: | 白云凹陷 地温场 基底热流 构造—热演化 |
收稿时间: | 2020-04-10 |
修稿时间: | 2020-07-06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