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海西南海区对快速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
| |
引用本文: | 郝鹏, 李铁刚, 常凤鸣, 南青云, 熊志方, 秦秉斌, 郑旭锋. 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海西南海区对快速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 34(4): 83-91. doi: 10.3724/SP.J.1140.2014.04083 |
| |
作者姓名: | 郝鹏 李铁刚 常凤鸣 南青云 熊志方 秦秉斌 郑旭锋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6030,41230959,4120604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西太平洋暖池与主流系演化的沉积记录”(XDA10010305);国家海洋局基础研究项目“西太平洋古气候研究” |
| |
摘 要: | 以南海西南巽他陆坡CG2岩心为材料,通过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壳体的δ18O和Mg/Ca重建了近24ka以来的表层海水温度(SST)和盐度(SSS),结合浮游有孔虫定量统计数据分析了末次盛冰期(LGM)以来南海西南海区上部水体环境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在YD、H1、8.2ka冷事件期间,巽他陆架海区盐度变高,浮游有孔虫暖水种丰度减少,温跃层变浅。相比其他开放大洋站位末次冰消期的缓慢变暖,南海西南海区Bølling早期以及YD事件后期升温迅速,且H1期间具有明显的降温,是典型的"格陵兰式"升温,可能南海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强烈。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造成了海水盐度频繁的波动,在H1、YD期间,东亚夏季风突然减弱,盐度变高,B/A暖期夏季风增强,盐度变低,比较发现在这些气候事件期间,东、西太平洋站位的盐度变化特征几乎是一致的。LGM以来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的上层海水环境变化,与热带辐合带(ITCZ)的纬向移动及其相关的东亚季风异常有密切联系。
|
关 键 词: | 快速气候变化 东亚季风 热带辐合带 南海西南部 |
收稿时间: | 2013-11-04 |
修稿时间: | 2013-12-1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