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3年5月华南强降水与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
作者姓名:赵欢  张人禾  温敏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21064)、国家财政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1306004)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417205)。
摘    要:
利用2013年"华南季风强降水外场试验与研究"的外场试验数据、美国NCEP FNL资料和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对2013年5月7—17日华南地区出现的两次强降水过程(7—12日和14—17日)中的高低空环流以及相关气象要素场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国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3候建立,两次过程分处于夏季风爆发前后。通过对比影响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如南亚高压、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500 hPa环流型、水汽来源等,指出影响两次强降水过程大尺度环流场之间的显著区别,说明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场对暴雨影响的典型差异。7—12日过程主要受北方锋面影响和南方暖湿气流辐合作用,导致华南地区出现南北两条雨带。14—17日过程则由于季风爆发后强的暖湿空气活动致使华南地区对流活跃,从而形成一条位于广东北部的雨带,此次过程强降水比第1次过程集中且对流性更强。两次降水过程的内在物理机制是一个准平衡态的热力适应过程,由于第2次过程降水更强,导致热源作用明显增强,动力向热力的适应过程也更显著。利用探空资料揭示出两次过程暖区暴雨大气热力和动力条件存在显著区别,7—12日南海季风爆发前的暖区暴雨主要受低层强垂直风切变导致的大气斜压不稳定影响;14—17日南海季风爆发后的暖区暴雨主要受高低空急流的强耦合作用影响。

关 键 词:华南强降水  南海夏季风  锋面  探空资料
收稿时间:2014-06-23
修稿时间:2014-12-3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