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江苏沭阳唐代江獭的发现——兼论江獭分布变迁
引用本文:陈曦,伍苏明,王宣波,徐秋元,师宏伟,李权,江左其杲.江苏沭阳唐代江獭的发现——兼论江獭分布变迁[J].第四纪研究,2023(3):868-877.
作者姓名:陈曦  伍苏明  王宣波  徐秋元  师宏伟  李权  江左其杲
作者单位:1. 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 宿迁市博物馆;4. 沭阳县博物馆;5.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7.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1931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0YFC1521500)共同资助;
摘    要:作为淡水生境的顶级捕食者,水獭的分布变迁反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演变。江苏沭阳吕台井出土的6件水獭亚科下颌骨,经考古分析和碳十四测年,年代为唐代前期。根据现生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与欧亚水獭(Lutra lutra)的形态差异(前者尺寸更大、 p4后附尖和m1下三角座更发育、下颌体更纤薄),确认吕台井标本分属江獭和欧亚水獭,其中江獭是纬度最高的出土记录。通过形态学研究,我国江獭还出土于中-晚更新世的安徽和县龙潭洞、广西荔浦洞穴、江西万年吊桶环,以及全新世早中期的广东英德牛栏洞、浙江余姚河姆渡、宁波傅家山、湖南洪江高庙等遗址。古文献考证表明,江獭和欧亚水獭分别对应了史料中的“猵(獱)”和“獭”;西汉至北宋时期,两者曾共存于黄淮流域。北宋以后,江獭从黄淮流域消失,反映了黄河泛滥导致的湖泊变迁;最终,江獭从我国大部分地区灭绝,现仅残存于珠江口和西双版纳。江獭在我国的区域性灭绝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大型淡水水体的破坏。

关 键 词:历史动物地理  淮河下游  黄泛区  唐代前期  江獭  全新世灭绝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