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川西甲基卡区域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白云母矿物学的约束
引用本文:韩志辉, 熊欣, 李建康, 严清高, 姜鹏飞. 2024. 川西甲基卡区域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白云母矿物学的约束. 岩石学报, 40(2): 499-509. doi: 10.18654/1000-0569/2024.02.08
作者姓名:韩志辉  熊欣  李建康  严清高  姜鹏飞
作者单位:1.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2.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3.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 650093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330806)、面上项目(41872096)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605200)联合资助
摘    要:

甲基卡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 为我国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之一, 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甲基卡伟晶岩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分带, 以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心, 向外依次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Ⅱ带)→钠长石伟晶岩带(Ⅲ带)→锂辉石伟晶岩带(Ⅳ带)→白云母伟晶岩带(Ⅴ带)。为了研究甲基卡区域伟晶岩脉空间演化和稀有金属富集规律, 本文对各分带伟晶岩的白云母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研究。根据矿物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 区域伟晶岩存在两阶段演化: 早阶段在Ⅰ带至Ⅳ带形成均一结构的原生白云母; 晚阶段Ⅴ带形成具有成分分带的白云母, 二者在成分上Li、Rb、Cs含量和K/Rb、K/Cs比值呈现明显差异, 表明演化程度明显加大, 流体组分比例升高, 表明体系由以熔体为主的阶段进入以熔流体为主相对不稳定的阶段。
从Ⅰ带至Ⅳ带, 原生白云母的K/Rb、Kb/Cs比值降低有限, 微量元素Li、Rb、Cs、Ta含量总体略微升高, 表明甲基卡区域伟晶岩脉经历了中等程度的结晶分异演化。V带云母的主微量成分呈振荡变化, 该现象主要受熔体不混溶过程的控制。总体上, 原生白云母均有具有高Li、Cs、B含量的特征, 表明初始熔体极具成矿潜力。白云母中K/Rb比值小于等于20或Cs含量大于等于400×10-6可以作为评价Li-Cs-Ta(LCT)伟晶岩发生锂辉石矿化的指标。




关 键 词:伟晶岩   白云母   化学成分   区域分带   甲基卡   结晶分异程度
收稿时间:2023-09-01
修稿时间:2023-12-16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