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季风环流异同点及物理机制对比分析 |
| |
引用本文: | 钟倩媚,马静,王璐. 2023. 2016与2020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准双周振荡特征的对比分析. 气象学报,81(2):235-257. DOI: 10.11676/qxxb2023.20220075 |
| |
作者姓名: | 钟倩媚 马静 王璐 |
| |
作者单位: |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5051、 42088101、 42030605、 41975108) |
| |
摘 要: | 利用海温和多种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逐日降水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滤波、合成等方法对2016和2020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准双周振荡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年江淮流域准双周振荡降水均异常偏多,但2016年的降水准双周振荡强度及低频异常降水较2020年更为显著。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向西北方向移动的低频反气旋以及中高纬度对流层中高层随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传播的低频气旋是引起2016年江淮流域降水准双周振荡的主要原因。2020年江淮流域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受到日本南部向西南方向移动的低频气旋、菲律宾海向西北方向移动的低频反气旋以及中高纬度地区随极涡西向旋转而西移的低频气旋的共同影响。 中国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以及热带印度洋的持续海温正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激发并维持了2016年中国南海与西太平洋上空异常对流活动以及大气环流系统的准双周振荡。2020年黑潮及其延伸区和西北太平洋海温正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激发了该区域异常低频气旋反气旋交替生成和移出,调控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进而影响江淮流域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在2016和2020年,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有利于海温的升高,海温正异常进一步激发大气低层异常气旋性环流,而异常气旋性环流会导致洋面变冷出现海温负异常,海温负异常又会促进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发展,通过这种准双周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对流层低层的大气准双周振荡信号可持续地向江淮地区传播,从而影响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准双周振荡。
|
关 键 词: | 准双周振荡 梅雨 西太平洋低频反气旋 中高纬度低频气旋 |
收稿时间: | 2022-04-27 |
修稿时间: | 2022-09-20 |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