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对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引用本文:刘小莎, 董秀军, 钱济人, 郭晨, 赵俊丞, 詹佳琪. 高植被山区泥石流物源LiDAR遥感精细识别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4, 49(3): 400-41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486
作者姓名:刘小莎  董秀军  钱济人  郭晨  赵俊丞  詹佳琪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59;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610031;3.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5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41019,42072306)。
摘    要:

泥石流物源识别与计算是科学评估泥石流规模、危害程度以及综合治理的基础,而传统的地面调查和光学遥感手段难以有效识别山区植被茂密覆盖下的泥石流物源。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能有效去除植被获取真实的地表形态,为泥石流物源的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以九寨沟震区的日则沟泥石流为例,基于高分辨率机载LiDAR数据结合震前卫星影像,开展泥石流物源识别研究,根据物源所处位置和在山体阴影图像上的色彩及纹理差异,将物源分为崩滑物源、坡面物源和沟道物源,并建立各类型物源的机载LiDAR识别标志与遥感解译方法。
共解译出日则沟泥石流物源155处,总面积达1.06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1.56%,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物源的发育分布规律。为泥石流物源的精确计算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进一步服务于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的防治与风险评价。




关 键 词:机载激光雷达  泥石流  物源识别  遥感解译  九寨沟地震
收稿时间:2022-02-09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