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7年盛夏湖南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吕春艳, 陈军, 刘艺朦, 杨群, 向楠, 符晴. 2023: 贵州铜仁一次持续性暴雨水汽收支定量分析. 暴雨灾害, 42(6): 648-658. DOI: 10.12406/byzh.2023-064
作者姓名:吕春艳  陈军  刘艺朦  杨群  向楠  符晴
作者单位:1.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局, 铜仁 554000;2.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海口 570203;3.贵州省印江县气象局, 印江 555200
基金项目:贵州省气象局科研业务项目(黔气科登2022-05-09);铜仁市科技局项目(铜市科研2022-44);铜仁市短历时暴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攻关团队项目(QHLSSLJ2022-05)
摘    要:

基于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式(版本4)(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HYSPLIT4),利用降水观测数据、ERA5和NCEP GDA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再分析数据,分析2014年7月13—16日铜仁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收支和各水汽源地的定量贡献。结果表明:(1)东伸的南亚高压和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增强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机制,利于水汽在目标区域辐合上升、凝结,形成降水。(2)500 hPa稳定控制贵州南部以南地区的副热带高压、短波槽和低纬印度半岛的热带气旋协同作用,建立明显的水汽输送通道,使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暴雨区。
(3)后向追踪120 h发现,暴雨区空气块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所处高度较低;少量空气块来自铜仁以北至欧亚大陆、大西洋,所处高度较高。(4)影响铜仁暴雨的水汽源地为铜仁以南-南海及附近岛屿和海域、印度半岛东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西部,水汽贡献率分别为48.29%、32.17%和10.47%,铜仁以北至欧亚大陆、大西洋的贡献率为9.07%。(5)850 hPa和700 hPa为主要的水汽输送层,为暴雨区贡献了近3/4的水汽,其余1/4水汽由500 hPa输送。




关 键 词:持续性暴雨  HYSPLIT4模式  水汽源地  水汽贡献率
收稿时间:2023-04-03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