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源-汇”理论构建农林交错的县域景观生态修复格局——以鄂伦春旗为例 |
| |
引用本文: | 杜银龙, 王永亮, 李瑞嘉, 李永春, 陈国栋, 邰苏日嘎拉, 张栋, 杜雨春子. 2024. 基于“源-汇”理论构建农林交错的县域景观生态修复格局——以鄂伦春旗为例. 地质通报, 43(2~3): 463-473. doi: 10.12097/gbc.2022.07.034 |
| |
作者姓名: | 杜银龙 王永亮 李瑞嘉 李永春 陈国栋 邰苏日嘎拉 张栋 杜雨春子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松嫩平原北缘鄂伦春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编号:DD20220860) |
| |
摘 要: |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明,鄂伦春旗地区林地源景观面积28054.2 km2,草地源景观面积2912.9 km2,水域源景观面积141.4 km2,源景观占鄂伦春旗总面积的85.58 %,生态功能及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但是旗南部均以耕地为主,南北部景观生态安全质量差异较大。 针对各类修复区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布区域范围,修复次序为林草水修复重要区>林草修复重要区>草水修复重要区>林水修复重要区>草地修复重要区>水域修复重要区>林地修复重要区。创新提出了研究区生态保护核心区及重点生态修复区分布范围,构建了“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廊道和“四横二纵”的生态修复格局,为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要景观的欠发达县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做出示例。可广泛应用于存在较多类型生态保护区且农林混杂交错的县域地区,为区域生态保护、空间规划管制、构建生态修复格局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源-汇'理论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生态修复格局 鄂伦春旗 县域 内蒙古 |
收稿时间: | 2022-07-18 |
修稿时间: | 2023-04-27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