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滑坡特征与成因机制初步研究 |
| |
引用本文: | 董秀军, 邓博, 袁飞云, 付霞, 张文居, 巨袁臻, 任晓虎. 航空遥感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3, 48(12): 1897-1913. DOI: 10.13203/j.whugis20220151 |
| |
作者姓名: | 董秀军 邓博 袁飞云 付霞 张文居 巨袁臻 任晓虎 |
| |
作者单位: |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2.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3.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重庆, 40112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2306,41941019);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科技项目(KJ-2021015) |
| |
摘 要: | 
通过地质调查提前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和现状,对最终实现潜在灾害的识别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人工地面调查手段难以发现并查明茂密植被覆盖或地形高陡等复杂山区的重大地质灾害及隐患,而航空遥感作为一种多功能综合性探测技术,因其独特视场角、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势可高效地获取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首先,概述了地质灾害领域常用的航空遥感平台类型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不同荷载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优势及主要解决的地质灾害问题。 其次,综述了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基础地形测绘、早期识别、调查评价、中长期监测、应急处置5个应用阶段的重点研究成果,并论述了不同阶段的各类技术方法要求及优劣性。最后,总结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应用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阐明了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航空遥感 机载激光雷达 无人机 摄影测量 |
收稿时间: | 2022-09-05 |
|
|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