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证据 |
| |
引用本文: | 杨元江, 张立东, 杨文鹏, 李成禄, 郭凤磊, 赵寒冬, 邓昌州, 沈龙, 申亮. 2024. 小兴安岭南段翠峦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证据. 地质通报, 43(2~3): 416-428. doi: 10.12097/gbc.2022.09.019 |
| |
作者姓名: | 杨元江 张立东 杨文鹏 李成禄 郭凤磊 赵寒冬 邓昌州 沈龙 申亮 |
| |
作者单位: | 1.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2.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81; 4.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 |
| |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项目《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银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预测》(编号:HKY2023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黑龙江矿产地质志续编与产品服务》(编号:DD20221695-8)、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公益项目《黑龙江省1∶5万矿调成果综合研究及找矿靶区优选》(编号:GY-2018003)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dztb/2024/2~3/PIC/2022-09-019-1.jpg) 通过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段中奥陶世翠峦杂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463±2 Ma和462±2 Ma,时代为中奥陶世。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均具有高Si、高K富碱,贫Ti、Mg、Fe、P等特征。![](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dztb/2024/2~3/PIC/2022-09-019-3.jpg) 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P和HREE亏损,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δEu=0.38~0.64),以上都显示岩浆的壳源特征。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Hf(t)=2.4~ 3.4,数值集中且均分布于球粒陨石线之上,暗示岩浆源区为新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地壳模式年龄TDMc=1070~1128 Ma,证实该地区存在中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本次研究认为,翠峦杂岩体形成于洋陆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
![](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dztb/2024/2~3/PIC/2022-09-019-4.jpg)
|
关 键 词: | 杂岩体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小兴安岭南段 |
收稿时间: | 2022-09-21 |
修稿时间: | 2023-02-27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