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区采空塌陷区公路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分析 |
| |
引用本文: | 杜玉玲, 闫世勇, 张豪磊, 赵峰, 仇春平. 融合区域生长的DS‑InSAR相位优化与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4, 49(2): 216-224. DOI: 10.13203/j.whugis20210365 |
| |
作者姓名: | 杜玉玲 闫世勇 张豪磊 赵峰 仇春平 |
| |
作者单位: | 1.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3.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5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226,42004011);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KYCX21_2301);中国矿业大学“未来杰出人才助力计划”(2021WLJCRCZL14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YFE0102600)。 |
| |
摘 要: |
常规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应用于矿区地表形变监测时存在监测点少且分布不均等不足,难以全面反映采空区地表变形特征,而分布式目标受时空失相干等因素的影响相位稳定性较差,因此开展分布式目标相位优化是融合分布式目标时序InSAR形变监测的关键步骤。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相位优化中存在的空间连续性约束不足问题,提出了融合区域生长的分布式目标相位优化方法,开展时间和空间联合约束下的分布式目标相位优化,实现复杂地表环境下的精细化地表形变信息获取,并以潘安湖区域为例对分布式目标相位的优化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以该方法和Sentinel-1数据开展了徐州市废弃矿区2018-05—2020-05的地表形变监测,并利用连续运行参考站和裸露基岩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分布式目标相位时空二维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相位噪声影响,有助于城市废弃矿区地表形变监测。
|
关 键 词: | 区域生长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分布式目标 相位优化 废弃矿区 地表形变 |
收稿时间: | 2021-11-10 |
|
|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