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矿区深层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以皖北矿区为例 |
| |
作者姓名: | 林曼利 桂和荣 彭位华 孙林华 陈松 李致春 |
| |
作者单位: | 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173106);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 KJ2013A249);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 KJ2013B291)、宿州学院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编号: 2012YKF16);宿州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编号: 2013XQRL05)和宿州学院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编号: 2013kytd01) |
| |
摘 要: | 以皖北矿区为例,分析测试了不同含水层(松散、煤系、太灰、奥灰)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Cd、Cr、Cu、Zn、Pb、Ni),对其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在不同含水层含量大小次序各不一样,从整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中所测重金属含量依次为NiZnPbCuCdCr,与太灰水一致;整体地下水中Cr、Cu和Zn均未超过(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Cd、Pb和Ni有部分水样超过标准限值。化学致癌物Cd和Cr在各含水层所致健康危害风险值数量级在10-6~10-4 a-1,Cr健康风险值在各含水层中均大于Cd,Cr在煤系含水层危害风险值(1.29×10-4 a-1)已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最大可接受风险(1×10-4 a-1),为研究区首要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控制指标。化学非致癌物Cu、Zn、Pb、Ni四种重金属健康危害风险值较小,数量级在10–11~10-8 a-1,Pb和Ni健康危害风险值相对较高,也应引起重视。各含水层总的健康风险值大小次序为:煤系太灰奥灰松散,前三者已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5×10-5 a-1)最大可接受风险,其中煤系含水层总的健康风险值为1.46×10-4 a-1,已超过USEPA(1×10-4 a-1)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对矿区深层地下水开展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可为地下水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矿区 地下水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