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2017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流域径流及其组分变化 |
| |
作者姓名: | 贾玉峰 李忠勤 金爽 徐春海 张明军 邓海军 梁鹏斌 刘爽爽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甘肃 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甘肃 兰州 730000;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云南大学 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500 |
| |
基金项目: |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2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002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41761134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1016;41771077)资助 |
| |
摘 要: |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气候变化对冰川及其径流的影响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目前的研究以模拟为主,实测资料十分有限且不确定性很大。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1号冰川”)流域为例,基于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1959-2017年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西部典型小型冰川流域径流及其组分长期变化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冰川径流长期变化过程的认识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号冰川流域径流主要由冰川径流和非冰川区降水径流组成,分别占70%和30%。其中冰川径流又可分为冰川区降水径流和冰川融水径流,分别占44%和26%。59年间,冰川径流整体呈上升趋势,在1992年之后出现了一个阶梯式的上升,与气温升高和降水的增加有关,1997-2007年达到高峰,2008年以后出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原因除了与该时段的降水有所减少有关之外,冰川面积减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另外,还利用实测径流和冰川物质平衡值,通过水量平衡模型,检验了模型使用的冰川区和非冰川区径流系数。
|
关 键 词: | 冰川水文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水量平衡模型 冰川径流 冰川物质平衡 |
收稿时间: | 2019-08-14 |
修稿时间: | 2019-11-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