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更新世以来的哈尔滨黄土物源变化——来自TIMA自动定量矿物的证据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汪进秋,谢远云,康春国,迟云平,孙磊,吴鹏,魏振宇.中更新世以来的哈尔滨黄土物源变化——来自TIMA自动定量矿物的证据北大核心CSCD[J].中国沙漠,2022,42(5):25-35.
作者姓名:汪进秋  谢远云  康春国  迟云平  孙磊  吴鹏  魏振宇
作者单位: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3.哈尔滨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0D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006)
摘    要:黄土隐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了解其物源变化对理解亚洲内陆干旱化、大气环流模式和亚洲季风演变至关重要。哈尔滨荒山剖面地层出露厚度大,地层连续,保存了松嫩平原最完整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此外,重矿物在河流源-汇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风成沉积物中较少。定量矿物学方法分析速度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因此,我们对哈尔滨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自动定量矿物分析及年代学(OSL、ESR和14C)测试,以期了解哈尔滨黄土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的物源变化。结果表明:TIMA方法鉴别的矿物种类高于传统方法,且TIMA定量的重矿物含量与传统方法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揭示的重矿物组合基本一致。黄土-古土壤序列在15.1 m(234.2 ka)上、下地层的20—63μm组分的铁板钛矿、闪石类、锆石、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铬铁矿、榍石、辉石以及重矿物特征指数(ZTR和GZi)等存在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然而,除了铁板钛矿和独居石外,<20μm组分并没有表现出如此特征。黄土-古土壤序列上、下地层重矿物组成的差异指示了哈尔滨黄土物源的变化。15.1 m以下,哈尔滨黄土除了接受松嫩沙地的近源粉尘贡献外,也有远源(比如,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粉尘的贡献。随着干旱化气候的加剧,松嫩沙地范围扩大,使得15.1 m以上黄土的远源贡献比例减少,近源贡献显著增加。即增强的气候干旱化导致的松嫩沙地粉尘源区范围扩大,是哈尔滨黄土物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哈尔滨  黄土  重矿物  TIMA分析  物源变化  干旱化
收稿时间:2021-12-22
修稿时间:2022-02-04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沙漠》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沙漠》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