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冈底斯岩基晚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以拉萨白堆复合岩体中-基性岩脉群为例 |
| |
作者姓名: | 高家昊 曾令森 郭春丽 李秋立 王亚莹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304)、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25010)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5027101)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拉萨白堆复合岩体寄主为含包体的花岗闪长岩,并被一系列平行-近平行东西走向中-基性岩脉群穿插,总体形成类似"条纹码"般的构造形式。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基性岩脉主要形成于85~68Ma。同期中性和基性脉岩都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Sr同位素初始比值较低,但Nd同位素比值(εNd(t)+3.1)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10.7)较高,都不具有Eu异常。与中性脉岩相比,基性脉岩具有(1)Mg O含量较高和较高的Mg#(50.6);(2)较高的Cr、Ni、Co含量;(3)较富集HREE且平坦分布。但中性脉岩Y含量较低,Sr/Y比值(38~72)较高,具有高Sr-低Y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这些岩浆岩的源区可能为受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中-基性脉岩之间具有岩浆演化关系,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以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为主。结合文献数据,这些新数据表明冈底斯岩基的在晚白垩世(85~68Ma)经历了弧上伸展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持续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北向斜俯冲相关。
|
关 键 词: | 冈底斯岩基 白堆复合岩体 弧岩浆作用 伸展构造 斜向俯冲 |
收稿时间: | 2016-12-01 |
修稿时间: | 2017-03-2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