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预测有机碳含量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有机质丰度空间分布及控制因素
引用本文:贺聪,吉利明,苏奥,张明震,吴远东.利用预测有机碳含量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有机质丰度空间分布及控制因素[J].地质学报,2017,91(8):1836-1847.
作者姓名:贺聪  吉利明  苏奥  张明震  吴远东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3)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0;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为了快速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有机质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盆地南部不同地区的5口典型钻井,通过基于测井数据定量预测有机碳(TOC)含量的快捷方法,评价了不同钻井区域长9段~长4+5段烃源岩的TOC丰度,并对其差异性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和西南部延长组TOC含量以烃源岩评价标准中的"好"和"很好"等级为主,而盆地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以"一般"和"好"等级为主。华池、合水和瑶曲地区有机质富集层主要集中在长7段,达到"很好"烃源岩标准的连续厚度约30m,志丹地区有机质富集层集中在长9段,达到"很好"等级的连续烃源岩厚约20m,它们形成于延长组层序Ⅰ或层序Ⅱ的高位体系域中;而宜川地区不发育有机质富集层段。研究认为,沉积相的展布和演化是导致延长组有机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火山活动和沉积速率的变化加剧了有机质丰度的空间差异,而深部热流体活动和古气候条件等可能也是延长组有机质丰度差异分布的影响因素。

关 键 词: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  测井定量模型应用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收稿时间:2016/3/1 0:00:00
修稿时间:2016/6/19 0:00:00

Application of Predicted TOC to the Discuss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Southern Ordos Basin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HE Cong,JI Liming,SU Ao,ZHANG Mingzhen and WU Yuandong.Application of Predicted TOC to the Discuss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Southern Ordos Basin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7,91(8):1836-1847.
Authors:HE Cong  JI Liming  SU Ao  ZHANG Mingzhen and WU Yuandong
Abstract:
Keywords: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source rock  application of logging quantitative model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