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界线附近碳同位素负异常的生物和地层意义
引用本文:杨瑞东,朱立军,王世杰,袁金良,赵元龙.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界线附近碳同位素负异常的生物和地层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2,32(6):500-506.
作者姓名:杨瑞东  朱立军  王世杰  袁金良  赵元龙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贵州工业大学,贵阳550003
2. 贵州工业大学,贵阳550003
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062001),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和贵州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资助
摘    要: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是至今尚未圆满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这是早寒武世到中寒武世全球范围存在两个不同的生物地理分区的结果. 尽管目前研究从古生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但是它们同样由于存在大西洋生物区和印度-太平洋生物区生物组合不同的影响, 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进行全球性对比的生物组合. 因此, 寻找其他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全球划分和对比方法是解决中、下寒武统界线难题的途径. 对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的凯里组疑源类进行系统研究, 利用疑源类划分了中、下寒武统界线, 所划分的界线与三叶虫带划分的界线基本一致, 并可与西伯利亚、欧洲在地台上利用疑源类划分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可进行对比. 在此基础上, 利用全球性早寒武世到中寒武世过渡期间有一个明显的碳同位素负异常来划分中、下寒武统界线, 并与西伯利亚、北美中、下寒武统界线上的碳同位素负异常进行对比. 这一新的碳同位素划分对比中、下寒武统界线的方法, 有助于解决中、下寒武统界线这一全球性难题, 也说明了早寒武世末三叶虫动物大绝灭与这次碳同位素负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关 键 词:碳同位素负异常  生物绝灭  中、下寒武统界线  贵州
收稿时间:2001-10-01
修稿时间:2001年10月1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