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
引用本文:王安东,任玉河,孙文福,于龙伟,梁镜铭,曹天青,顾浩鼎.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J].东北地震研究,1986(2).
作者姓名:王安东  任玉河  孙文福  于龙伟  梁镜铭  曹天青  顾浩鼎
作者单位:辽宁省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
摘    要:1980年至1984年间,在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我们利用地质,冶金和化工部门的一批勘探钻孔,观测了这些井孔不同深度的温度,获得了它们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同时,由这些观测孔取得岩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它们的岩石热导率,从而得到每个钻孔的热流值这些热流值可粗略地给出海城地震区和辽东地区的热结构。结果表明:平行郯庐断裂的辽阳一熊岳北东条带具有相对高的热流值,平均热流为2.0微卡每平方厘米秒,这个条带恰好是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山地的交界,它与重力异常梯度带显示的北东向上地慢降起带一致。海城地震区的平均热流值达2.3微卡每平方厘米秒,又是高热流值条带上最高的区域。比较海城地震区已知的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后,给出了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剖面。我们推测,海城地震区下地壳中的低速层是由于上地慢物质的大规模侵入产生的。高温和低速意味着该层具有塑性力学性质,海城地震震源区恰好位于这样一个塑性状态的介质层上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