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江西四次飑线雷达回波和风廓线产品特征分析
作者姓名:段和平  马中元  谌芸  陈鲍发  周洁晨
作者单位:江西省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景德镇市气象局,江西省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5001)、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3M7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开放课题(2012LASWB01)、江苏省气象局北极阁开放研究基金(BJG201205)、江西省气象局2020年面上项目(JX2020M05)共同资助.第一作者:段和平(1973-),男,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雷电防护与预报技术研究. E-mail: 669117467@qq.com通讯作者: 马中元(1954-),男,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和预报技术研究. E-mail: mazhongyuan1@163.com
摘    要:为了做好江西飑线天气的监测预警,使用MICAPS系统平台探空资料、江西地面要素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风廓线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7~2020年5月江西四次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低槽、冷锋、倒槽或辐合线,850 hPa至925 hPa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上干下湿”不稳定层结、200 hPa分流区,导致江西飑线天气。(2)≥17.2 m/s 的雷暴大风出现有2~23站次,≥50.0 mm 的强降水出现有3~13站次,分别在江西境内各区域出现;飑线天气过程单点最大风速达到27.9 m/s(铅山),单点最大日降水量162.9 mm(资溪)。(3)温度层结曲线与露点曲线近似成“漏斗状”配置,整个大气层结呈上干下湿分布;湿对流有效位温(CAPE )为1124 J/kg,K 指数(K )为39℃,沙氏指数(SI )为-1.94,风暴强度指数(SSI )为274,500-1000(925)hPa垂直风切变(W500-1000)为11 m/s,零度温度层高度(ZH )为4 970 m,-20度温度层高度(-20H )为8 304 m。(4)雷达拼图上,初始阶段的A回波带和B雷暴回波群的合并,是发展形成飑线的关键;回波带某段向前突出形成的“弓状”回波带结构,是江西飑线回波带强盛阶段的经典形态;飑线回波带上常伴有超级单体和强单体回波出现,且雷电分布密集,最大回波CR强度达到60 dBz以上,地面雷暴大风发生在这些强回波移动前方。(5)风廓线雷达产品上,飑线过境前,边界层风向不统一,边界层以上风向为一致的西南风,垂直速度W 和大气折射指数Cn2 都比较小。飑线过境时,风向转为西南风,垂直速度W 明显加大到 4~8 m/s,大气折射指数Cn2 加大到 -16~-12 m-2/3。飑线过境后,慢慢恢复到前期水平。这些研究结果为飑线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江西飑线  天气实况  层结条件  飑线回波特征  风廓线雷达特征
收稿时间:2021-02-27
修稿时间:2021-07-29
点击此处可从《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