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西日扎潜在巨型岩质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引用本文:郭长宝,吴瑞安,李雪,徐正宣,王栋,杨志华,孙炜锋,钟宁.川西日扎潜在巨型岩质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20,28(4):772-783.
作者姓名:郭长宝  吴瑞安  李雪  徐正宣  王栋  杨志华  孙炜锋  钟宁
作者单位:①.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41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2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31287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人才项目1211060000001800391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31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190505
摘    要:日扎潜在巨型岩质滑坡位于四川降曲河左岸,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晚更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的金沙江断裂带东界断裂从斜坡坡脚通过。本文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和物探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日扎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日扎滑坡是在断裂活动、岩溶水、长期卸荷和重力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潜在巨型深层岩质滑坡,在空间上可划分为后部拉裂变形区(Ⅰ)、中部挤压变形区(Ⅱ)和坡脚应力集中区(Ⅲ)等3个分区。目前日扎潜在巨型滑坡以后部蠕滑变形为主,在其后缘发育4条拉裂缝,物探推测最大裂缝宽度达30~35 m、深度达190 m。研究认为,日扎潜在巨型滑坡存在两种主要失稳模式:(1)高位剪出失稳,推测潜在失稳体积分别为(7.9~10.2)×107 m3(H1)、(2.3~2.9)×108 m3(H2)、(4.8~7.2)×108 m3(H3)和(6~10)×108 m3(H4);(2)深部蠕滑变形,在滑体深部存在蠕变带和锁固段,最大蠕动变形体厚度约300 m(H5)。日扎滑坡在长期卸荷与重力、地震和岩溶水等作用下容易造成锁固段力学强度弱化和失稳,发生高位启动-滑动-堵江灾害链,深层蠕变带容易对建设其中的深埋隧道等重大工程造成危害。该类潜在巨型岩质滑坡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典型性,建议对日扎潜在巨型滑坡进行深入勘察,查明其空间结构特征与稳定性,必要时进行监测预警。

关 键 词:金沙江断裂带    巨型岩质滑坡    岩溶径流带    形成机理    防灾减灾
收稿时间:2020-04-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