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TTG岩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冯艳芳 姚晓峰 魏友卿 马腾 公凡影 邢光福 张灵芳 孙义伟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南京 210016;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廊坊 065000;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1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受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610611、1212010733802、121201071181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PMR0735)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长乐-南澳构造带火成岩类多年来备受国内外地学界关注和瞩目,但对其构造环境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构造带燕山期(J-K)火成岩类的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等,讨论厘定构造带的构造性质与岩浆源区.据构造带花岗岩类岩石结构构造特征、锆石SHRIMP U-Pb与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测年结果集中分布于200~191Ma、155~97Ma与84~69Ma三个区间,暗示构造带燕山期(J-K)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早侏罗世(J1),以片麻岩类与糜棱岩类为主;(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片麻状花岗岩类占优势;(3)晚白垩世(K2),出现大量的晶洞花岗岩类与脉岩类.采用O'Connor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方案识别TTG岩石组合获知,早侏罗世(J1)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时,构造带存在TTG岩石组合;晚白垩世(K2)时,构造带TTG岩石组合消失,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TTG岩石组合以钙性(C)和中钾钙碱性(MKCA)为主,显示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Tdj),具大陆边缘弧花岗岩(CAG)的特征,由此可推断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构造性质为主动大陆边缘弧.构造带发育两类成因机制的TTG岩石组合,分别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具镁安山质(M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玄武质洋壳的脱水融熔,具正常安山质(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陆壳底部玄武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
关 键 词: | 长乐-南澳构造带 燕山期(J-K) TTG岩石组合 大陆边缘弧 岩浆源区 |
收稿时间: | 2014-02-01 |
修稿时间: | 2014-05-25 |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