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淮河上游区域暴雨的水汽特征 |
| |
引用本文: | 吴蓁 苏爱芳 王晓丹. 2003年淮河上游区域暴雨的水汽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4, 0(4): 9-11 |
| |
作者姓名: | 吴蓁 苏爱芳 王晓丹 |
|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3 |
| |
摘 要: | 利用合成平均天气图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中的水汽因子,对2003年6~7月出现在淮河上游的5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分别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暴雨产生前后,850~500 hPa三层中均以850 hPa水汽含量最大,且辐合亦最明显;当850 hPa和700 hPa天气图上分别在桂林到长沙和昆明到贵阳有>200×10-4kg·s-1·m-1·hPa-1和>100×10-4kg·s-1·m-1·hPa-1的水汽通量大值中心,且上游风速又大于下游时,可考虑未来24 h淮河暴雨的产生;当T213数值产品中淮河上游区域的相对湿度、比湿和水汽通量的预报值大于诊断量的临界值的绝对值时,亦可作为暴雨预报的参考依据.
|
关 键 词: | 淮河上游 暴雨 水汽 预报指标 |
文章编号: | 1004-6372(2004)04-0009-03 |
修稿时间: | 2004-05-16 |
The Moisture Analysis of Rainstorm over the Upper Reaches of Huaihe River in 2003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与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