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东北冷涡中尺度云系降水机制研究 I: 观测分析
作者姓名:齐彦斌  陶玥  洪延超  冉令坤
作者单位:1. 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长春13006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和强风暴实验室,北京100029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北京,100081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和强风暴实验室,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02、41075098,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ZAP08101, 创新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3-03
摘    要:利用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等仪器对2003年7月8日冷涡云系的积层混合云探测的资料,分析冷涡云系中的微物理结构、微物理过程和降水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4km以上高度,2-DC粒子浓度随高度快速增加,而粒子平均直径逐渐减小,粒子在下落过程中获得了增长.积层混合云中对流云在垂直方向上出现明显的分层的微物理结构:4.6km以上高度只存在针状冰晶;4.5~3.5 km高度,存在过冷水和冰相粒子.过冷水含量较高,冰相粒子除针状冰晶外,还有少量冰雪晶聚合体或霰粒子,其中在紧靠0℃层之上的3.5km高度,主要存在冰雪晶聚合体或霰粒子.在紧靠0℃层之下,粒子为椭球形,还有一些未完全融化的冰晶,再降低200 m高度,粒子完全是球形,这里完全是雨滴.降水粒子主要是雨水.云系液态水含量十分丰富,过冷水含量最大值可达3.3 g/m3,云体上部也达到2.0 g/m3.云垂直方向上微物理结构分析表明,云中冰晶除了通过冰核核化形成外,可能还存在冰晶的繁生过程.冰晶产生后通过聚并进一步长大,撞冻过冷水也是冰雪晶增长的方式之一.在云的暖区降水粒子为雨滴,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冰相粒子(冰晶聚合体或霰粒子)融化形成.因此冷云过程参与了降水形成过程.

关 键 词:东北冷涡  中尺度云系  降水机制  观测分析
收稿时间:2012-08-25
修稿时间:2012-09-29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