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悬浮物对褐牙鲆肌肉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引用本文:肖广侠,徐文远,贾 磊,郑德斌,张 博,马 超.悬浮物对褐牙鲆肌肉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16,34(4):542-552.
作者姓名:肖广侠  徐文远  贾 磊  郑德斌  张 博  马 超
作者单位: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临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基金项目:天津市水产局青年科技创新项目——悬浮物胁迫对褐牙鲆存活、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基因表达的研究(J2014-02);天津市农委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海水新品种的引进及示范(201304070);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天津综合试验站建设(CARS-05-z01);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海珍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15zxbfnc00100);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鲆鲽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集成与示范(2014GB2A100531)
摘    要:为探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在悬浮物胁迫下的耐受机制,以两种规格褐牙鲆为实验材料,在悬浮物质量浓度为5 000,10 000mg/L胁迫下,研究了褐牙鲆肌肉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及SOD2、GST、CAT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T-SOD酶活力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B幼鱼T-SOD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SOD2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第48小时达到峰值(P0.05),两种幼鱼T-SOD基因相对表达变化趋势在第72小时和第96小时相反;CAT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A幼鱼及5 000mg/L实验组B幼鱼CAT基因相对表达与CAT酶活力变化趋势一致;B幼鱼GST酶活力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GST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72小时和第96小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对褐牙鲆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体长规格的褐牙鲆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TSOD酶活力、GST酶活力与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不一致,CAT酶活力与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可为揭示褐牙鲆应对悬浮物胁迫的耐受机制及褐牙鲆耐悬浮物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关 键 词:褐牙鲆  悬浮物  抗氧化系统酶  基因表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