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区成矿时代与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分析
引用本文:袁万明,保增宽,董金泉,郭召杰,邓军.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区成矿时代与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分析[J].中国科学D辑,2007,37(10):1330-1337.
作者姓名:袁万明  保增宽  董金泉  郭召杰  邓军
作者单位: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3. 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摘    要:关于土屋-延东铜矿区成矿时代的看法不仅不同, 而且均属于海西期. 成功获得9个锆石和7个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分析结果, 其中锆石年龄为158~289 Ma, 磷灰石年龄为64~140 Ma. 区内成矿作用亦是同期构造作用的反映, 两者相符. 鉴于本矿区成矿温度为120~350℃, 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封闭温度为250℃, 退火带温度为140~300℃, 所以, 认为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可以代表本区的成矿时代. 计识别出3个成矿期: 289~276, 232~200和165~158 Ma, 表明印支期和燕山期成矿作用的存在. 与之相对应,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40~132, 109~97和64 Ma, 反映了成矿后100℃左右的时代. 3个成矿期从250℃到100℃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46, 108和100 Ma左右, 具有从早到晚持续时间变小的趋势. 裂变径迹模拟表明, 具有3阶段地质热历史, 其中在白垩纪期间较为稳定, 白垩纪之前以及20 Ma之后均较快冷却.

关 键 词:成矿时代  构造期次  裂变径迹  锆石  磷灰石  新疆土屋-延东
收稿时间:2007-05-08
修稿时间:2007年5月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