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
| |
引用本文: | 王晓文, 刘巧, 张波, 张瑞, 刘国祥. 近40 a昆仑山口37号冰川冰舌滑塌多源遥感监测与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1): 1687-1696.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14 |
| |
作者姓名: | 王晓文 刘巧 张波 张瑞 刘国祥 |
| |
作者单位: | 1.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611756;2.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 成都,611756;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502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4009, 41771402);四川省科技计划(2020YJ0322) |
| |
摘 要: | 针对昆仑山口37号冰川(简称KLSK-37)冰舌前缘滑塌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潜在威胁,基于Hexagon KH-9历史卫星影像、多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以及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高分辨光学影像,首次揭示了该冰川近40 a来的末端边界和表面高程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979―2010年KLSK-37冰川冰舌前进速度为(5±1.8)m/a,但是近10 a来前进速度加快,2015―2018年前进速度达(30±4.2)m/a。 DEM差分结果估计得到1979―2000年、2000―2011年和2011―2018年共3个时间段内冰舌前缘堆积体增加的体积分别为(2.87±1.78)×105、(5.03±1.22)×105、(2.74±1.25)×105 m3,近40 a增加的总堆积体积为(10.64±2.50)×105 m3。综合分析KLSK-37冰川作用区的地形和研究区气候资料,发现冰川末端的阶坎状地形和表碛区冰面湖的发育是其冰舌堆积体处于强烈活动状态的主要原因,而昆仑山口气候近数十年暖湿化加剧趋势可能是其冰舌区不断滑塌的长期驱动因素。
|
关 键 词: | 昆仑山口 冰川灾害 数字高程模型 历史卫星影像 遥感分析 |
收稿时间: | 2020-05-05 |
|
|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