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石沟遗址B区发掘报告 |
| |
引用本文: | 陈曦, 赵海龙, 张贝, 同号文. 泥河湾盆地石沟遗址B区发掘报告[J]. 第四纪研究, 2017, 37(4): 895-907.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7.04.24 |
| |
作者姓名: | 陈曦 赵海龙 张贝 同号文 |
| |
作者单位: | ①.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②.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③.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石家庄 050024;; ④. 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 石家庄 05002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7200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批准号:KZZD-EW-15)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批准号:2014FY110300)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2014年,泥河湾盆地石沟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本文报道石沟遗址B区的发掘概况及对整个遗址的化石埋藏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石沟遗址动物化石种类有蛙类、鸟类、直隶狼、猎豹(未定种)、猛犸象(未定种)、黄河马、泥河湾披毛犀、中国羚羊、山东绵羊(相似种)、古中华野牛等,在探方外50m处还发现了古麟。石沟遗址的动物化石代表了迄今在小长梁断层上盘所发现的含大哺乳动物属种最丰富和化石保存最好的动物群。 石沟的猎豹上颌化石确认了现生猎豹属在早更新世即已在我国北方出现;早期猛犸象腓骨化石是我国的首次报道;黄河马的新材料提供了该种幼年和老年个体的牙齿特征,以及证明其具有纤长的第三掌、蹠骨;古麟是在阳原盆地(狭义泥河湾盆地)的首次发现。石沟动物组成以马类和犀类为主,骨骼部位以牙齿和四肢远端为主;年龄结构反映了以幼年、老年个体居优的自然死亡特征;遗址的形成主要受短距离季节性流水作用,与古人类及食肉动物的关系不显著。根据古麟和黄河马的地史分布及与周边遗址的地层序列对比,初步推断石沟动物群时代约为1.6Ma,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S23相对应。动物群组合显示当时在泥河湾一带主要是稀树草原环境,湖边湿地发育。
|
关 键 词: | 泥河湾 石沟遗址 早更新世 脊椎动物群 埋藏学 地层对比 |
收稿时间: | 2017-01-05 |
修稿时间: | 2017-03-23 |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