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河南省中二叠世山西期古地理特征*
作者姓名:胡斌  张璐  刘顺喜  宋慧波  史来亮  胡磊
作者单位: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2 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 4540033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摘    要:河南省中二叠统山西组发育了一套以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为特色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是河南省晚古生代的重要含煤地层。基于地层厚度、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和沉积组合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出4种沉积相:潟湖(海湾)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三角洲相;划分出3种岩相区:三角洲泥岩及砂岩相区,海湾(潟湖)—潮坪粉砂岩及泥岩相区和障壁岛—潮坪—潟湖(海湾)砂岩及泥岩相区。当时的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总体地势呈北西高,南东低,中部有一水下隆起区;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退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最大厚度沉积区位于东北部及东部。

关 键 词: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  山西组  中二叠统  河南省  
收稿时间:2011-10-0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