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芦山地震灾区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对比
引用本文:田述军,孔纪名,樊晓一,丁明涛.芦山地震灾区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对比[J].山地学报,2014(1).
作者姓名:田述军  孔纪名  樊晓一  丁明涛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121302);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11zx71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297,41371185)~~
摘    要:为了研究芦山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对研究区震前3 814处和震后新增1 337处地质灾害与各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震后新增灾害数量的88.41%分布在距震中100km范围内,密度随距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新增灾害67.31%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灾害密度随地震烈度减小而逐渐减小。2.震前和震后新增灾害数量和密度均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震前和新增地质灾害数量和密度在砂砾岩和花岗岩中较为发育。4.震后和新增灾害数量和密度均以海拔500~1 000 m和1 000~1 500 m较大。5.震前和震后新增灾害总数的94.99%和91.85%发生在坡度小于40°的范围;震前灾害密度在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震后新增灾害密度随坡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震前灾害以滑坡为主,而震后新增灾害崩塌和滑坡数量相当。

关 键 词: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对比研究  芦山地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