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贡献率权重模型的川藏铁路沿线大型滑坡危险性区划 |
| |
引用本文: | 鲁晓, 祁生文, 郑博文, 等. 2023. 川藏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分布及其危险性评价[J]. 工程地质学报, 31(3): 718-735. doi: 10.13544/j.cnki.jeg.2023-0085. |
| |
作者姓名: | 鲁晓 祁生文 郑博文 郭忻怡 李永超 郭松峰 邹宇 唐凤娇 姚翔龙 宋帅华 马丽娜 张琳鑫 刘方翠 罗光明 梁宁 台大平 |
| |
作者单位: | 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②.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③.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中国;④.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1100,中国 |
| |
基金项目: |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号: 2019QZKK0904) |
| |
摘 要: |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后期安全运营,本文以线路两侧一级分水岭为界,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得川藏交通廊道雅安—林芝段崩滑灾害共4509处,在此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水系、公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降雨共9个因子分析了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建立了频率比法与逻辑回归方法耦合模型,并运用到高原山区重大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1)廊道沿线各县区段的崩滑灾害面密度在空间上总体呈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有利于灾害发生的条件分别是:高程1~4 km,坡度大于20°,S、SW和W坡向,较软弱、较坚硬和坚硬岩组,距断裂6.4 km范围内,距水系3.2 km范围内,距公路800 m范围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年均降雨量大于1100 mm。 (3)将研究区危险性等级划分为极低危险(18.64%)、低危险(26.18%)、中等危险(24.75%)、高危险(19.82%)、极高危险(10.61%)5级,其中: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断裂附近和坡度较陡的区域。(4)耦合模型的AUC值达到了0.737,优于单一的频率比模型的0.712,表明耦合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相关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未来运营过程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关 键 词: | 川藏交通廊道 崩滑灾害 危险性 频率比 逻辑回归 |
收稿时间: | 2023-03-14 |
修稿时间: | 2023-06-20 |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