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破坏过程磁场效应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
| |
引用本文: | 何学秋, 孙晓磊, 殷山, 宋大钊, 邱黎明, 童永军, 王桥, 李杰. 2023. 岩石破坏过程磁场效应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地球物理学报, 66(11): 4609-4624, doi: 10.6038/cjg2022Q0732 |
| |
作者姓名: | 何学秋 孙晓磊 殷山 宋大钊 邱黎明 童永军 王桥 李杰 |
| |
作者单位: | 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应急管理部, 北京 100054;; 3.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4.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北京 10008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04268, 52174162), 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2022ZB5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3M73377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3QN1030)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地震前岩石圈存在可观测的磁场前兆异常, 岩石破坏过程的磁场效应规律却鲜有研究.本文设计建立了岩石破坏磁场效应监测实验系统, 测试分析了岩石破坏过程磁场与载荷、声发射、电磁辐射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岩石破坏磁场产生机制与岩石破坏磁场效应对地震预报的意义.结果表明: 岩石在受载破坏过程能够产生磁场, 磁感应强度与载荷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受载前期, 磁感应强度波动增加, 受载中后期, 磁场强度显著增加; 主破坏发生时, 磁场强度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磁感应强度与累积声发射计数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 825, 呈高度相关, 表明磁场变化能够反映岩石的变形破坏阶段和状态.岩石破坏磁场的产生主要与电性变化有关, 运动电荷或电流的变化产生了磁场.岩石破坏磁场与电磁辐射同属于电磁信号, 磁场是一种极低频、连续、脉冲式的信号, 信号频率一般为0~20 Hz; 电磁辐射是一种瞬态、阵发性的电磁波, 信号频率一般为kHz~MHz.相对于电磁辐射, 磁场前兆异常先出现, 岩石破坏的磁场监测结果对于评估地震的临震预报具有显著的意义.

|
关 键 词: | 岩石破坏 磁场效应 磁场产生机制 电磁辐射 地震预报 |
收稿时间: | 2022-09-12 |
修稿时间: | 2022-12-05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