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龙卷过程及灾情特征 |
| |
引用本文: | 李彩玲, 杨波, 姚聃, 方翀, 彭斯琪, 何秋蕊, 黄先香, 蔡康龙, 吴翠红, 黄小彦, 何兵. 2022: 2021年5月14日武汉龙卷现场调查及雷达探测特征分析. 暴雨灾害, 41(2): 142-150.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22.02.004 |
| |
作者姓名: | 李彩玲 杨波 姚聃 方翀 彭斯琪 何秋蕊 黄先香 蔡康龙 吴翠红 黄小彦 何兵 |
| |
作者单位: | 1.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佛山市气象局,佛山 528000;2.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4.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 430074;5.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武汉 430074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专项(2019B020208015);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LASW-A03);2021年佛山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2021002);广东省气象局雷达应用及强对流短临预警技术创新团队项目(GRMCTD202002)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www.byzh.org.cn/fileBYZH/journal/article/byzh/2022/2/byzh-41-2-142-1.jpg)
2021年5月14日20∶40前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千子山发生龙卷灾害。基于详细的现场灾情调查和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判断:(1) 本次灾害具有受灾路径长、纵横比大,受灾指示物有辐合倒伏、扭曲、被拔起和抛射等龙卷破坏的典型特征,确认为龙卷风灾害。(2) 龙卷自西向东移动,总路径长度约17.95km,其中连续路径约11km,最大破坏直径1000m,平均破坏直径800 m。龙卷经历了触地初生、加强成熟到跳跃减弱三个阶段,在影响路径的后半段,龙卷强度较弱,有跳跃式前进的特征。![](https://cache.aipub.cn/images/www.byzh.org.cn/fileBYZH/journal/article/byzh/2022/2/byzh-41-2-142-2.jpg) 综合评估本次龙卷最大强度为中国龙卷强度行业标准三级(相当于美国EF3级)。(3) 雷达资料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龙卷,伴随有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TVS)发展,超级单体中气旋和TVS加强,旋转速度、最强切变加大以及顶高底高下降时,龙卷触地引起地面灾害,地面最强破坏路径位于中气旋和TVS路径南侧。对于超级单体龙卷,可依据中气旋和TVS演变特征进行龙卷预警业务试验。
![](https://cache.aipub.cn/images/www.byzh.org.cn/fileBYZH/journal/article/byzh/2022/2/byzh-41-2-142-3.jpg)
|
关 键 词: | 龙卷 现场调查 雷达特征 龙卷涡旋 武汉 |
收稿时间: | 2021-08-10 |
|
|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