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 李唯, 刘晨, 裴晓晨, 林怡嫺, 邓振华, 张敏, 梁法伟, 杨颖亮, 潘岩, 张海. 区域视角下的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形态——基于河南省漯河地区碳、氮稳定同位素新证[J]. 第四纪研究, 2023, 43(5): 1444-1459.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3.05.22 |
摘 要: |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距今约3750~3500年,大体相当于古史所载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嵩山一带的核心区,对于外围区域的关注相对较少。为了完善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研究,本研究对河南省漯河市召陵沟李遗址(33°36'42.9″N,114°9'45.5″E)和源汇皇寓遗址(33°31'28.7″N,113°54'24.4″E)的51例人和动物骨胶原样本开展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结合动、植物考古研究成果,归纳当地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形态的主要内涵,进而从外围区域的视角比较分析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的联系、区别和变化。研究表明,漯河地区二里头文化时期人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8.4‰±2.0‰和9.2‰±0.4‰(n=4),猪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7.5‰±1.3‰和7.3‰±0.7‰(n=14),狗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8.9‰±1.7‰和7.7‰±1.0‰(n=4),黄牛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9.8‰±1.9‰和6.0‰±1.4‰(n=8),绵羊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11.2‰和5.6‰(n=2),山羊的δ13C和δ15N值为-15.0‰和6.0‰(n=1),大中型鹿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16.9‰±3.3‰和5.5‰±1.9‰(n=7),小型鹿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21.5‰±0.1‰和4.3‰±1.2‰(n=4)。 综合同位素与动、植物考古分析结果,当时漯河地区自然植被基本为C3植物,先民主食亦即农业以C4作物粟为主、黍为辅,家畜中猪和狗主要喂以人类残食,黄牛、绵羊和山羊则喂以不同比重的C4植物,很可能来自粟黍的秸秆类副产品,并且黄牛基本为圈养,绵羊和新出现的山羊则采取圈养加放养的混合管理方式,另有部分大中型鹿可能也被人工喂养。比较而言,漯河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生业经济形态整体相近;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普遍占绝对主导,目前仅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稻粟并重的农业结构,充分凸显出都邑聚落的特殊性;家畜除了猪、狗、黄牛、绵羊以及部分喂养的大中型鹿之外新增山羊,并且牛和羊的圈养程度与管理规范性相比之前均有明显提升,在外围的漯河地区尤为显著。二里头文化的生业经济形态整体呈现出规范化的趋势,并且很可能由环嵩山一带的中原核心区向外围区推广,或许作为二里头文化着力打破旧格局和树立新秩序的重要整饬举措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