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 钱涛, 牛漫兰, 李晨, 吴齐, 苑潇宇, 李秀财, 王磊. 2023. 郯庐断裂带南段早白垩世镁铁质岩墙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科学, 58(3): 837-863. doi: 10.12017/dzkx.2023.047 |
摘 要: | 地壳再循环物质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不均质的地幔源区,其衍生的镁铁质岩浆岩为揭示地幔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对郯庐断裂带内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地区镁铁质岩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定年,获得年龄集中在127~122 Ma。镁铁质岩样品中SiO2含量为51.33%~54.01%,Mg#值为52.6~70.0,并具有富钠、富碱(σ = 2.46~4.22)的特征,属于亚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镁铁质岩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Ba、Pb、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包括Nb、Ta、Ti等),表现为弧型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O同位素研究获得极负的εHf(t)值(-23.4~-21.2)和略高的δ18O值(5.49‰~6.01‰),与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同位素组成显示出一致的演化趋势和相似的分布特征。因此,早白垩世镁铁质岩墙富集的同位素特征主要继承于新元古代(~800 Ma)岩石圈地幔;在郯庐断裂带伸展背景下,由古老岩石圈地幔发生减压熔融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