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VB-FAH指数的黄海绿潮遥感监测及对比研究
引用本文:郑翔宇,高志强,徐福祥,宁吉才,宋德彬,郑丙吉.基于VB-FAH指数的黄海绿潮遥感监测及对比研究[J].海洋科学,2017,41(5):71-79.
作者姓名:郑翔宇  高志强  徐福祥  宁吉才  宋德彬  郑丙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即墨市国土资源局
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支撑项目(2014FY210600);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XDA11020000);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人才引进项目;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02)
摘    要:目前绿潮遥感监测手段大多基于单一遥感数据,局限性很大,为了弥补监测中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虚拟基线高度浮藻指数VB-FAH(virtual-baseline floating macro Algae height)和人工辅助判读方法,对2015—2016年黄海发生的绿潮(大型绿藻——浒苔(Ulva prolifera))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利用两景同步影像比较了高分一号卫星WFV(GF-1 WFV)数据和资源一号04星WFI(CBERS-04 WFI)数据的监测结果,同时也对卫星影像监测和船载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BERS-04 WFI数据的监测结果与GF-1 WFV数据相比产生了15.3%~37.32%的相对偏差,主要原因是空间分辨率的差异导致的混合像元效应。对卫星影像监测结果与船测数据进行叠加对比,可以发现在Ⅲ级以上的绿潮数量级中卫星影像的监测精度较高。绿潮暴发的过程持续100 d左右,4月底—5月初绿潮开始在苏北浅滩浊水区出现,随着外界因素逐渐达到适宜生长的条件,绿潮不断生长直至暴发,并随黄海表层流向北漂移,直至山东半岛南部沿岸,7月份和8月份是绿潮的消亡阶段,8月中旬绿潮基本消亡。本研究成果提高了监测精度,可为绿潮的防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关 键 词:遥感监测    多源遥感数据    虚拟基线高度浮藻指数(VB-FAH)    绿潮    黄海
收稿时间:2016/9/28 0:00:00
修稿时间:2017/4/11 0:00:00

Study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comparison of green tide in the Yellow Sea based on VB-FAH index
ZHENG Xiang-yu,GAO Zhi-qiang,XU Fu-xiang,NING Ji-cai,SONG De-bin and ZHENG Bing-ji.Study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comparison of green tide in the Yellow Sea based on VB-FAH index[J].Marine Sciences,2017,41(5):71-79.
Authors:ZHENG Xiang-yu  GAO Zhi-qiang  XU Fu-xiang  NING Ji-cai  SONG De-bin and ZHENG Bing-ji
Abstract:
Keywords: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ulti-source data  virtual-baseline floating macro-algae height  green tide  the Yellow Sea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