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沁水盆地安泽区块3号煤层煤体结构及其控气作用
引用本文:熊波, 张遂安, 李晓友, 赵洋, 王玫珠, 胡秋嘉, 刘忠, 曹海霄, 王潇祎. 沁水盆地安泽区块3号煤层煤体结构及其控气作用[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 44(3): 40-45.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6.03.008
作者姓名:熊波  张遂安  李晓友  赵洋  王玫珠  胡秋嘉  刘忠  曹海霄  王潇祎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28,2016ZX05041)
摘    要:沁水盆地安泽区块煤层形成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致使煤体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煤体结构的分布规律制约本区煤层气的开发。基于此,利用该区的测井资料,提出测井判识煤体结构的方法,将研究区单井3号煤层结构分为Ⅰ、Ⅱ、Ⅲ三种煤体结构类型组合,对比分析3号煤层不同煤体结构煤空间展布与煤层含气量、煤层埋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泽地区碎裂-碎粒煤较原生结构煤、糜棱煤发育,南部碎裂-碎粒煤发育较厚,北部以糜棱煤发育相对较薄;煤层含气量随埋深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在同等埋深条件下,煤层含气量受不同煤体结构展布的影响较大,南部碎裂-碎粒煤发育较厚煤层吸附量大,出现煤层含气量的高值区。

关 键 词:安泽区块  煤体结构  煤层含气量
收稿时间:2015-06-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