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天山白垩纪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引用本文:张文高,陈正乐,蔡琳博,韩凤彬,孙岳,吴玉,孟令通,何江涛,马骥,杨斌.西天山白垩纪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J].地质学报,2017,91(3):510-522.
作者姓名:张文高  陈正乐  蔡琳博  韩凤彬  孙岳  吴玉  孟令通  何江涛  马骥  杨斌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摘    要:白垩纪的隆升-剥露事件在新疆不同构造单元广泛发育。本文主要是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技术,结合温度-时间热模拟反演的研究,探讨西天山北段和中段白垩纪的隆升-剥露过程。17个样品分别采自西天山北段的博罗科鲁山、依连哈比尔尕山以及西天山中段的独库公路附近的花岗岩体。裂变径迹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径迹年龄介于45.4±3.2~81.6±4.9 Ma,平均径迹长度介于12.62±0.17~13.53±0.14μm之间。进一步根据温度-时间的模拟结果推断,西天山北段和中段在晚白垩世都经历了快速隆升-剥露过程。在时间上,西天山北段样品记录的快速隆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0~70 Ma之间,西天山中段样品记录的快速隆升时间集中在70~90Ma之间。结合相应的地质证据,认为从晚白垩世开始,西天山地区开始出现差异性的隆升剥露过程,伊犁盆地从早中白垩世隆升剥蚀状态转变为晚白垩世接受沉积,其两侧山脉继续处于快速隆升剥蚀的状态。导致这种隆升-剥露事件的动力学机制是受多因素综合控制的,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可能是该期事件的主要动力来源,但天山不同地段的热-流变性质的差异性及不同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差异性隆升-剥蚀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裂变径迹    隆升-剥露  白垩纪  西天山
收稿时间:2016/2/24 0:00:00
修稿时间:2016/6/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