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胶州湾水交换及湾口潮余流特征的数值研究
作者姓名:吕新刚  赵昌  夏长水  乔方利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61;国家海洋局 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6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浒苔大规模暴发的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2008BAC49B02);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前景评价"(908-02-05-01);我国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调查与研究成果集成(908-ZC-I-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06016)。
摘    要:利用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建立的胶州湾及临近海域潮汐潮流数值模型,结合胶州湾口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测流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口的潮(余)流特征,并在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耦合建立了水质模块,模拟了胶州湾的水交换过程。考虑M2,S2,K1,O1,M4和MS4六个主要分潮,胶州湾口潮流场的模拟与ADCP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外湾口水道上的潮流非常强,大潮期间观测到201 cm/s的峰值流速。团岛岬角的两侧分别存在一个流向相反的余流涡旋,两涡旋在团岛附近辐合,形成了57 cm/s的离岸强余流。整个胶州湾平均水体存留时间为71 d,平均半交换时间为25 d。胶州湾水体交换能力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差异:湾口海域最强,向湾顶逐渐减弱。湾内存在两个弱交换区,分别位于湾的西-西南部和东北端,水体存留时间多超过80 d,湾西局部水域最长达120 d,而半交换时间也大多超过40 d。潮流场的结构、强度,以及与湾口距离的远近是造成湾内水交换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胶州湾   水交换   潮流   数值模拟   水体存留时间   走航式ADCP
收稿时间:2008-12-30
修稿时间:2009-08-2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