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辽西赤峰—朝阳金矿带早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剥蚀及启示意义
作者姓名:申俊峰  李胜荣  徐渴鑫  王业晗  张士全  许元全  何泽宇  迟雷  吴晋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106)
摘    要:华北克拉通于中生代遭受严重破坏的观点已被地学界广泛接受。其北缘的辽西地区赤峰—朝阳金成矿带之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被认为是克拉通破坏事件的典型响应。在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该矿带的金厂沟梁金矿区和排山楼金矿区,分别针对与成矿时间一致的西对面沟岩体(成岩时间128 Ma)和大石头沟岩体(成岩时间128~126 Ma)进行了矿物组合、结晶温度、氧逸度和侵位深度研究。采用黑云母全铝压力计获得两个岩体结晶压力平均值分别为97 MPa和145 MPa,按照地壳密度2.7 g/cm3估算了两个岩体的侵位深度分别为3.67 km和5.48 km。根据以上估算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以来赤峰—朝阳金成矿带剥蚀深度应该在3.67~7.70 km范围,平均值5.27 km。此外,在收集和综合对比分析华北地区隆升剥蚀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自早白垩世以来华北地区总体剥蚀深度范围为2.0~10.0 km,主要集中在2.0~6.0 km,平均值约5.60 km。这一认识对于华北地区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 键 词:黑云母  压力计  剥蚀深度  辽西  华北地区  
收稿时间:2020-04-25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