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近海坛紫菜养殖可持续发展评估——以福建晋江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刘文礼 阎希柱 |
| |
作者单位: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
| |
基金项目: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J01139) |
| |
摘 要: | 紫菜养殖业是福建传统近海渔业养殖类型,具有很高的经济收益.采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对晋江近海紫菜养殖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指数进行了估算,以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2015年该海区紫菜养殖生态足迹为197.313 ghm2,其中人工、能源、基建是对生态足迹贡献的主要因素,相比于鱼和虾的精养、半精养的水产养殖模式,紫菜养殖无需投入饲料,对环境的压力较小.紫菜养殖人均生态足迹为0.009 ghm2/人,生态足迹指数为76.76%,是一种"绿色化"的强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依据受损和未受损两种情况对生态补偿政策提出建议,需要市场、政府两种转移支付手段配合使用,通过具体措施鼓励和促进紫菜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发展和优化.
|
关 键 词: | 海洋生态学 坛紫菜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指数 生态补偿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