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连盆地与地沥青密切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床微观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
引用本文:王文广.二连盆地与地沥青密切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床微观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J].铀矿地质,2016(5):270-278.
作者姓名:王文广
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    要:内蒙古二连盆地产在下白垩统碎屑岩系中的砂岩型铀矿床,其矿化与地沥青密切相关,有铀矿物存在之处必有地沥青;岩石中也普遍含地沥青。笔者通过蚀刻α径迹示踪,对铀含量在(200~1770)×10~(-6)的碎屑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采用分子量计算方法确定了该地区含铀碎屑岩中的铀是以多种超显微铀矿物形式存在。其中,以赛汉高毕铀矿床为代表,铀主要形成复成分磷钙铀矿。其它铀矿床也普遍有复成分磷钙铀矿产出:巴彦乌拉矿床样品因钙含量低、硅含量高,则铀石多于复成分磷钙铀矿;道尔苏矿床以铀石和磷铀矿为主,有少量沥青铀矿及复成分磷钙铀矿;哈达图矿床主要是沥青铀矿,未见复成分磷钙铀矿。除了地沥青之外,各矿床中与铀矿物共生的主要矿物还有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由此推断,铀矿床的可能成因是:来自盆地深部的UH_3、PH_3、CaH_2、SiH_4、FeH_2、H_2S等在伴随油气向上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降低和氧化作用而发生分解及凝聚,形成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同时派生出含U、P、Si、Ca等的氧化物的低温热水溶液,并最终结晶析出铀矿物,形成有大量黄铁矿共生的铀矿体;而油气经过长期挥发,最终演变成地沥青,成为铀矿物的载体。

关 键 词:下白垩统碎屑岩系  砂岩型铀矿床  草莓状黄铁矿  铀矿物  U、P、Ca的氢化物

Features and the Origin of Mineral in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Related to Petroleum Asphalt in Erlian Basin of Inner Mogolia
Abstract:
Keywords:the lower Cretaceous elastic rock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framboidal pyrite  uranium mineral  hydride of U  P  Ca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